清澈的湘江支流倒映着蓝天白云,昔日的“垃圾山”蜕变为平整绿地,工业园区的排水口流淌着汩汩清流……祁阳正以扎实行动,描绘出一幅碧水映蓝天的生态新画卷。这背后,是该市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显著成效。
污水处理扩能,产业升级添绿翼
祁阳高新区白水片区污水处理厂完成“扩容提标”,日处理能力由0.5万吨提升至1.5万吨,出水水质稳定在COD30左右,优于省地表水二级标准。创新实施的“智慧监管”模式,通过明管明渠改造、高清摄像头和AI智能识别,实现了排污异常实时预警。科技监管倒逼园区21家企业完成管网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全覆盖,纺织企业引入低浴比染色机后,用水量减少40%。着眼未来,祁阳已规划再增5万吨/日处理能力,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“绿色通道”。
垃圾变废为宝,城乡焕发新颜
困扰居民的“垃圾山”消失了!祁阳以龙山街道一处违规堆放的千吨建筑垃圾整治为突破口,开展全市重点区域巡查42次,并大力推进资源化利用。七里桥镇消纳场已投入运营,资源化处置项目年底竣工。终端处理能力显著提升:祁阳海创绿能公司年焚烧垃圾超15万吨,发电约7000万度;茅竹镇填埋场新建200吨/天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系统,成功破解“浓缩液循环”行业难题,刺鼻气味成为历史。
展开剩余51%修复生态“伤疤”,重现绿水青山
祁阳将生态治理触角延伸至历史欠账区域。农发行1.8亿元贷款支持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启动,对全市10个煤矿区、128.2公顷土地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,涵盖沉陷治理、地质灾害防治、土壤修复、复绿及水利工程,力求变“伤疤”为风景。城区精细治理同样到位,长虹街道一处因堵塞形成的“堰塞湖”被迅速清理并覆绿苫盖,彻底解决了周边居民的污水倒灌问题。
科技精准治污,智慧赋能监管
污染防治插上科技翅膀。夜幕下,专业人员采用“虫害防治+杂草清理”一体化夜间作业模式,高效维护祁冷公路沿线生态;工业企业车间内,东骏纺织的无水印色技术(烘箱高温发色)高效环保,正引领园区内78家规模以上企业绿色生产风潮。科技手段让监管更精准,保护更高效。
全民共治长效,筑牢绿色屏障
祁阳创新构建“监督+协同+共治”长效机制。检察院推动六部门联合签署文件,建立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7项机制。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开展专项民主监督,为农村垃圾转运等难题建言献策,推动清运机制动态优化。部门协作、民主监督、群众参与汇聚成强大合力,共同筑牢了祁阳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固屏障。
碧水蓝天见证蝶变。祁阳正以坚实的步伐,在污染防治的征程上持续奋进,铺展更加秀美的生态画卷。
发布于:湖南省爱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